来源:极客晨星原创发布时间:2020-03-19 点击量:
很多家长反馈,让孩子好好学编程实在是太难了。有没有新的高效的方法啊?毕竟在变化迅捷的世界里蓬勃发展,创造性思考和行动力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。如何让孩子拥有如此宝贵的能力?被誉为“少儿编程之父”的Mitchel Resnick教授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在时下少儿编程热一直“高烧不退”的当今世界,不会编程就会成为新时代的“文盲”。
今天极客晨星小编就与各位家长们,尤其是80后、90后家长们一道,来聆听这位少儿编程之父的学习建议吧~
Mitchel Resnick是美国创新领域开拓者,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学习研究教授。少儿编程之父,历代乐高机器人的主导开发者,创新教育领域开拓者,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领导者,2011年麦格劳教育奖获得者。
他领导团队开发了风靡世界的Scratch编程语言及在线社区平台,他也因此被称为“少儿编程之父”。他还是乐高机器人背后的科学巨人,创造了积木和科技的紧密相连。
三角原则与4“P”
在可视化编程功能之外,Scratch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在于它背后的设计理念。
说起设计编程语言,西蒙·派珀特总会强调“低地板”和“高天花板”的原则。“低地板”是指技术手段能给新手提供简单易上手的起点,“高天花板”是说学习体验能够包含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。例如,Logo语言就让儿童可以从绘制极简的三角形开始,最终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像。
师承西蒙·派珀特的米切尔·雷斯尼克给Scratch新增了一个设计维度,即“宽墙壁”。这意味着编程语言要能支持不同类型的项目和学习路径,学习的入口和跑道都应该是宽广的。
“低地板+高天花板+宽墙壁”的三角设计理念反映在Scratch平台上目前超过3700万个编程作品里。打开Scratch网页,可以看到音乐生日贺卡、捡苹果小游戏、螃蟹跳舞动画等难度和主题都各异的编程项目。
另外还有4个以字母“P”开头的关键词像基石一样支撑着Scratch的开发设计。米切尔·雷斯尼克用一句话来解释:“在具体的项目(Project)中,孩子做着自己充满热情(Passion)的事,并与同伴(Peer)交流共进,整个过程都伴随着游戏(Play)精神。”
在Scratch平台,每个程序都是一个项目,儿童依照自己的兴趣确定项目的主题、语境、目的和实现方式。项目完成后,设计者只需点击“共享”按钮,作品就会进入到Scratch在线学习社区中。之后,任何人都可以看到开源的程序脚本,并进行借用和改编。
共享共创的文化让交流和协作变得容易,基于专业性或兴趣爱好的互补配对协作很常见。例如,Scratch平台上可以创建包含多个项目的工作室,其中有一类工作室叫“反馈工作室”。
在这里,希望获得项目反馈的成员与喜欢点评项目的成员被联结起来,彼此为对方提供价值。
这一切的一切,都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来数不尽的小惊喜。
标签: 少儿编程,编程科技,教育培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