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极客晨星原创发布时间:2020-03-03 点击量:
更令人惊奇的是,家长们发现近年来的升学风向也早已根据这个政策悄然变道,科学赛道成了名校招生抢手的香饽饽。
人大附中、清华、北大等众多名校纷纷开始向科技特长生敞开了怀抱。
“过去,科学课在整个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。”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、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、教科版《科学》教材主编郁波对于此次教育政策的改革做出解释。
而这次小学科学课地位的提高,也恰恰代表了教育部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视。
甚至,在2018年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上,更是提出了要加快“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”。
那为什么科学素养对学生,甚至国家来说都这么重要呢?
《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》里非常明确地指出,科学是成为孩子成长金字塔中最底层最核心的东西,是决定了孩子学习效果的最关键因素。
科学素养能够培养孩子的批判能力,而着这种能力是创新的出发点。
与此同时,科学素养还教给孩子们科学的方法,提高他们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学会运用知识应对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问题。
例如,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科学课程中,就通过植物、动物的分类学习,来教会孩子们基本的观察、比较、测量、归纳等方法,让孩子们学会科学思维方式。
因此,科学素养是决定了孩子的创造力、动手能力的源动力,更是培养和塑造“高素质”公民的重要基础。
甚至,明星、精英家庭在孩子学龄前,就开始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。
例如,杜江霍思燕家的萌娃嗯哼,在4岁时,就能回答“为什么飞机可以飞在天上”这样的问题。
但在2018年的第十次普查中,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了8.47%,相比较瑞典的35%仍相差甚远,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下。
因此,国家通过各种教育政策来激励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,这也是众多名校青睐科学人才的根本原因。
在教育部下令2020年取消艺术、体育特长生后,南京、天津等教育局早已纷纷调整政策,招收科技特长生。
而在2020年,教育部更是用全年最重要的“1号文件”,揭示未来新的人才选拔方向——强基计划。
强基计划在选拔定位、学校范围、招生专业,录取方式和培养方式,都更加聚焦清晰地指出:
36所双A类大学(均为985院校)将重点招收培养高端芯片与软件、智能科技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国家人才紧缺的科学人才。
由此可以看出,未来十年,孩子们在面临升学、人才选拔时,核心竞争力就是科学素养。
而在这6大类紧缺型人才中,与编程相关的专业类人才就占比高达50%,这也是编程猫希望用编程来带给“下一代更有价值的教育”的根本原因。
因为编程的过程就是理解问题、找出路径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也是培养孩子科学素养的绝佳方式。
标签: 少儿编程,编程科技,教育培训